藤原效應.jpg

藤原效應英語:Fujiwhara effect),是指兩個距離不遠的水旋渦或大氣旋渦(例如熱帶氣旋),因為渦度質量及相對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響的狀態。藤原效應最早是由當時的日本中央氣象台(今日本氣象廳)台長、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192131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及研究發表,主要解釋當兩個颱風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因而得名。藤原咲平發現,兩個接近的水旋渦,它們的運動軌跡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繞着圓心互相旋轉。而大氣旋渦亦出現類似情況。 

概要

熱帶氣旋之間的藤原效應俗稱「雙颱效應」,熱帶氣旋通常會隨着副熱帶高壓低壓槽的轉變而移動。由於颱風本身以氣旋式(北半球為逆時針向,南半球為順時針向)旋轉,颱風以外周圍的氣流亦受其影響,為氣旋式風場(風場又稱駛流場)。若有一質點位於氣旋式風場中,必會為風場帶動,移動路徑將為氣旋式旋轉。兩個颱風即因受到彼此風場影響,會呈氣旋式互繞。實際大氣的大尺度背景風場,遠比單純雙颱風交互作用時複雜,再加上水潛熱釋放以及地球旋轉的科里奧利力(科氏力)隨緯度增加,因此兩個颱風除了互繞外,還可能產生合併、分離、拉伸等現象。

藤原效應的發生有距離的限制:兩個距離太遠的氣旋是不會發生藤原效應的。一般來說,兩個颱風通常慢慢靠近,直到相距約10001200公里(亦有說10001500公里之間的其他數值)時,開始受彼此影響,呈氣旋式螺旋軌跡接近,開始產生藤原效應。但到800公里左右時,有兩種情形可能發生:合併或者分離。又過程中亦可能隨颱風登陸而造成強度的減弱、消散,改變了兩個颱風的交互作用。

類型

藤原效應可大致分為6類:

01 互相靠近型(相寄り型):又稱合併型,較強的熱帶氣旋(甲)和較弱的熱帶氣旋(乙)相碰後,乙就會快速減弱,被甲吸收而形成一個熱帶氣旋,而這個合併後的大熱帶氣旋可能變得更強,但有時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變化。如2000範圍廣大的颱風桑美,其西面的風場環流破壞了另一氣旋寶霞的結構,令其減弱而逐漸把它吸收。

02 指向型(指向型):一個較弱的熱帶氣旋因另一個較強的熱帶氣旋的運動方向被而受影響。

03 追從型(追従型):一個熱帶氣旋首先移動,而另一個熱帶氣旋從後跟隨。

2002颱風鳳凰,繞完一圈後,最後受到北方高壓駛流場,跟隨風神的步伐。

04 時間等待型(時間待ち型):東邊的熱帶氣旋(甲)首先北移,待甲離開後,在西邊的熱帶氣旋(乙)亦開始北移。

05 同行型(同行型):兩個熱帶氣旋同時移動。

06 離反型(離反型):東邊的熱帶氣旋加速向東北移動,而西邊的熱帶氣旋一邊減速一邊西移。

另一說法是會依照熱帶氣旋之間的強弱程度而不同而大致分為兩種:

A. 主導體牽引較弱者移動:如果兩個熱帶氣旋一個較強(甲)而另一個較弱(乙)的情況下,甲會影響乙的運動方向,而使乙繞着甲的外圍環流作逆時針旋轉移動,直到影響力減小至有效距離以外而分離,或直到兩者合併為止。以上描述是以北半球而言,若是發生在南半球的話,則是以順時針方向旋轉。

B. 兩者互旋:如果兩個熱帶氣旋的強弱差不多,則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共同繞着這個圓心旋轉,直到有其他的天氣系統影響,或其中之一減弱為止。

資料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7%A4%E5%8E%9F%E6%95%88%E6%87%89

arrow
arrow

    im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